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亲征行营司都统制种师道和参赞军事李纲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互不统属,两人在遣兵驰援韩世忠的问题上各执已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眼看就要闹僵了,赵桓无奈之下,只好再次充当和事佬,提出一个比较稳妥的折衷方案,即是由主将杨可胜亲率五千精骑赶往黎阳渡口参战,同时接受选锋军统制韩世忠统一指挥其副手马彦传统领万余步卒留在班荆馆,协助刘锡和蒋宣的御前禁卫师旅戍守行在所。
“陛下圣明!”
既然皇帝如此善解人意,身为臣子岂能得寸进尺?是以种师道率先表示支持折衷方案,不过也随即提出了自己的顾虑:“自此三路大军数万人马将齐聚黎阳,韩良臣虽是大将之才,值此纷乱之际,恐怕很难驾驭得了吧?”
选锋军原有八千将士,再加上两万东南步卒以及即将遣派过去的五千西军精锐骁骑,总兵力已经突破了三万。
皇帝居然想把如此庞大的队伍,交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下级武将统辖,别说是久典兵权的种师道,任谁看这种做法,不是任人唯亲,就是义气用事。
好吧,赵桓承认自己确实太偏爱这个泼韩五了,一直以来对他寄以厚望,很多时候甚至不惜揠苗助长。
要知道,名将都是凭借自身实力摔打出来的,而实力来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实战经验积累,倘若没有独挡一面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锻炼机会,韩世忠怎么可能位居南宋中兴名将之首?
不过种师道方才所说的话确是实情,泼韩五长期沉沦下僚,位卑言轻,既便能力没有任何问题,短时间内也很难在另外两支友军中树立起个人威望。
“陛下,微臣愿赶赴黎阳佐理军务。”
赵桓正在思忖两全之策,李纲忽然主动请缨到军前效力。
自从西水门一战成名之后,这位身兼数职的军国重臣在朝野上下和军中内外的威望与日俱增,倘若藉其位号,固然可以名正言顺地抚定众军,只是这么一来难免会有喧宾夺主之嫌。
要知道野战和守城的打法截然不同,绝非熟读几本兵书再加上一腔子热血就能胜任的,是以他和韩世忠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必须提前厘定,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此正合朕意!”
赵桓首先肯定了李纲的提议,紧接着郑重其事地嘱咐他道:“卿家切记,此番前去只需附众抚士即可,战御攻伐皆由韩良臣独断专行……”
李纲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无非是怕他手伸得太长,掣了心腹爱将的肘,当下心里酸溜溜的,嘴上却言不由衷地回答道:“微臣谨遵圣命。”
君臣三人优先解决了驰援黎阳的军情急务,紧接着开始商榷女真人企图借道北还之事。
“陛下,依老臣之见,不若将计就计,遣使与虏寇周旋,拖延时日愈久,决战歼敌之成算则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