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还是要挣银子啊,没钱财什么事也办不了。”
郑国辉长长的叹了口气,自言自语的喃喃说道。
崇明岛这里不指望了,能够自给自足存下一批粮食就可以,毕竟只是个中转地,没有长远发展的打算。
等到若干年后
郑国辉率军下南洋后,计划将崇明岛整体转入大房拥有的田产中,作为一个三不管的私人领地,继续招募流民耕种,可以收取源源不断的粮米田赋。
未来的大批华人移民,也将在崇明岛进行中转,陆续转运至南洋开拓。
这样一来
就形成了稳定的人口输送渠道,地点较为隐秘。
暴露了也没啥,只要有点眼力劲儿,松江府也没心思来硬碰一下。
如今朝廷的烂事儿,不就是瞒上不瞒下吗?
郑国辉已经安排运输船,近期将会把收留的大量流浪少年陆续转运至此,在崇明岛上进行集中教学,集中军训,灌输忠诚教育理念,教导自食其力的做一些农活。
这部分收拢的少年数量不少,各地统计上来已近万人。
大部分将会陆续输送上岛,少部分留在金陵,通州及各府县的慈济学校上课,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基本也是同一套模式。
这些从小培养的少年忠诚度高,是今后开拓殖民的好帮手。
仅这一项,每年就要花费四、五万两白银,统计中不含粮食支出。
在崇明岛
以赋税的名义收上来的粮食,基本能供应慈济会所需,尚有富余。
哪怕收拢的贫困子弟少年数量再翻一两倍,依然能供得起,这倒不用担心。
更何况在郑国辉的名下,还有大量位于江南各府县的田地,佃租出去,每年收上来的粮食也不在少数。
第一批下南洋的先遣开拓团载运的粮食,就是从中划拨,有力的支持了即将发起的远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