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到顶点,三顾茅庐才正式登场。
三顾茅庐的故事读过三国的各位都已经很熟悉了,我这也无须多说,第一顾不得入诸葛门,却遇崔州平,第二顾入了诸葛门,却只遇到诸葛均,但是这两顾都坚定了刘备三顾之心,至于那刘备连番误会别人是诸葛亮更是小说常用的曲折手法,包括刘备最后在门外等诸葛亮都是为最终的大高潮刘备遇诸葛亮奠定基础罢了。
可以说,演义中对诸葛亮这位主角的出场描写实在是煞费苦心,连番的铺垫,前几回我们虽未见到诸葛亮之人,但是对诸葛亮之名已经不陌生,而且充满着渴望,就这点来说,演义对诸葛亮的刻画已经是相当的成功了,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说完演义,再说正史,演义中有三顾茅庐,而正史中确实也有三顾茅庐的记载,只是远不如演义那般精彩,只是五个字:“凡三往,乃见。”
而司马徽的推荐也确有其事,但是虽然有那前半句“伏龙、凤雏”
,但是并没有后半句“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而徐庶确实也推荐过诸葛亮,只不过并非在离走之前推荐,徐庶真正的离去要在刘备当阳兵败自己的母亲被掠之后,在曹操南下之前,徐庶一直在刘备身边,当然也和诸葛亮同过事,他是很推崇诸葛亮的。
而刘备开始并没有重视诸葛亮,只对徐庶说:“君与俱来。”
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才有了之后的那五个字“凡三往,乃见。”
这是三国志的记载。
这已经和演义中相差很大了,但是这还不算完。
与《三国志》差不多同一时代的《魏略》和《九州春秋》都有一个记载,便是说并没有三顾茅庐一事,而是诸葛亮求见刘备。
以下便是:
“刘备屯於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
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
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
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
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其中髦牛尾一段便被罗贯中后来用了,当然他对三顾茅庐一事是采用了三国志的做法,小说嘛,能用便用之,毕竟不是正史。
但是真正的历史上到底是怎么的情况呢?《魏略》中确实有些记载夸张其事,比如我们上章说过的刘禅一事,《魏略》中的记载便太过不可信,近乎为小说之言了,而这段记载也有刘邦见郦生的影子,刘备轻慢宾客也不太符合他的性格,但是就此说《魏略》为假史那也过了,既然有了这段记载,我们就应该看看这是否真实,毕竟没有一本史书可以说真正的包括了全部的历史真相,三国志没有了裴注也逊色不少。
而且《魏略》中的这段记载和刘禅那段不同,被很多人接受,其关键的一点就是,诸葛亮当时只是藉藉无名的年轻书生,而刘备已经是天下闻名的英雄人物,去拜见诸葛亮,而且还多次求见,这可能性太小了。
这个问题便是支撑诸葛亮求见刘备说的最关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