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第33部分

这篇文章表明,陈公博离开广州的日期是七月十四日,抵沪是七月二十一日。

抵沪的翌日,与两位“外国教授”

见面,即七月二十二日。

如此这般,可以推知中国共产党“一大”

的召开日期在七月二十二日或稍后……

李俊臣在革命博物馆的讨论会上,谈了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引起很多同行的兴趣。

当然,也有人提出疑义,因为第九卷第三号的《新青年》标明“广州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发行”

,所载文章怎么可能是记述在七月一日之后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一大”

呢?

不过,考证了当时《新青年》的出版情况,误期是经常的,这期《新青年》实际是在八月才印行,也就排除了这一疑义。

以后,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查到一篇极为重要的用俄文写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者没有署名。

从文中提及中国共产主义组织(指共产主义小组)在“去年”

成立,而文章又记述中国共产党“一大”

召开的经过,表明此文是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写的。

从文章中谈及马林和尼柯尔斯基“给我们作了宝贵的指示”

这样的语气来看,作者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且极可能是出自中国共产党“一大”

代表之手,是一份向共产国际汇报情况的报告。

这份报告开头部分,就很明确点出了中国共产党“一大”

召开的时间:

“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是从去年年中成立的。

起初,在上海该组织一共只有五个人。

领导人是很受欢迎的《新青年》的主编陈同志。

这个组织逐渐扩大了自己的活动范围,现在共有六个小组,有五十三个党员。

代表大会预定六月二十日召开,但是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全部到达上海,于是代表大会开幕了。

……”

这里,非常清楚地点出了“七月二十三日”

这个日子。

报告是在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写的,对于“七月二十三日”

不会有记忆上的错误。

不过,仔细推敲一下,又产生新的疑问:因为代表们“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全部到达上海”

,并不一定意味着大会在当天开幕。

陈公博是七月二十一日抵沪。

很可能,在七月二十三日抵沪的是周佛海——因为当时上海与日本之间通信靠船运,从日本来沪也只能坐船,颇费时日。

何况,他不在东京,而在交通不甚便利的鹿儿岛。

不过,这份报告表明,中国共产党“一大”

开幕之日绝不可能早于七月二十三日。

详细探讨这一重要课题的是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的邵维正。

他在一九八○年第一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一文。

相邻小说
苏联祭  狼烟北平1  忆毛主席 吴冷西  五行缺钱  历史深处的误会 作者:傅国涌  大毒枭的自白  往事不忍成历史 作者:阎明  13三国猛将关羽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快穿:白月光宿主又回去善后啦  刘备:"常败"的英雄  21  三国机密(上):龙难日  黄国荣乡谣  大明十五疑案  尼雅  平生意 楼上黄昏(宫廷战争文、帝王攻、将军受、强强)  日本史话  拉贝日记 -约翰·拉贝1066  方士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