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月可以印一万五六千本了(起初每期只印一千本)。”
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三二页,学林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陈独秀独挑重担,《青年杂志》在一九一五年九月十五日出版了创刊号。
陈独秀写了创刊词《敬告青年》,鲜明地向青年们提出六点见解:
一、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他以为科学与人权(民主)乃“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
这样,《青年杂志》一创刊,就高高举起了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
《青年杂志》旗帜鲜明,思想活跃,文锋犀利,切中时弊,很快就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发行量扶摇直上。
一年之后,《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
改名的原因,如汪原放在《回忆亚东图书馆》一书中所述:“我还记得,我的大叔说过,是群益书社接到上海青年会的一封信,说群益的《青年杂志》和他们的《上海青年》(周报)名字雷同,应该及早更名,省得犯冒名的错误。
想不到‘因祸得福’,《新青年》杂志和他们的宗教气十分浓厚的周报更一日日的背道而驰了。”
《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后,其名声更加响亮,提倡新思想、新文化,为新青年服务。
《新青年》“一枝独秀”
,使陈独秀声名鹊起。
第二部分:前奏蔡元培“三顾茅庐”
北京,离天安门不远处的西河沿,一家中等的中西旅馆。
清早,一位年近半百有着绅士风度的人物,内穿中式对襟袄,外穿呢大衣,一副金丝边眼镜,长长的山羊胡子,前往中西旅馆,探望六十四号房间的旅客。
“他还没起床吧!”
茶房答道。
“不要叫醒他,不要叫醒他。”
来客用浙江绍兴口音连连说道,“请给我一张凳子,我坐在他的房间门口等候就行了。”
六十四号房间的旅客是一位忙碌的人物,白天不见踪影,夜间又要看戏,迟迟才归。
唯早晨贪睡晚起。
那位访客来过几回未遇,索性一大早起来,在房间门口坐等。
那位忙碌的旅客非别人,陈独秀也。
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他和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同车离沪赴京,为的是在北京为亚东图书馆招股,募集资金。
那位坐在门外静候的人,比陈独秀年长十一岁,当年名满华夏。
此人来历不凡,清朝光绪年间(一八九二年)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这位受四书五经熏陶的书生,居然举起反清义帜,于一九○四年任革命团体光复会会长。
翌年,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成为上海分部的负责人。
辛亥革命后,被孙中山委任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此后,袁世凯当权,他愤而弃职,游学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