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小说

问道小说>演讲论辩技巧 > 第4部分(第4页)

第4部分(第4页)

难道没看见?”

石洞筒是有意拿“天有什么姓”的问题来出自命渊博的博士的洋相,不

料博士沿用蜀国秦宓的话,回答天子姓高,所以天也姓高。为了嘲讽博士的

荒谬可笑,石洞筒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故意搬出《孝经》

里“天子之道,天性也”这句话来反驳。他利用“性”与“姓”的谐音,把

“天性”曲解为“天姓”,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以总理身份接见外国记者。一个不怀好意的美国记

者挑衅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周总

理听了,朗朗一笑,说:“这好理解嘛!我们中国人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

就简称‘马路’嘛!”显然,说“马路”就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的简称,

这是一种曲解。然而,在这种场合,面对这样的对象所作的挑衅性的提问,

能有什么比这样的回答更为巧妙得体呢?它既不露声色地回击了对方的无

礼,又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豪感,维护了中国人人格、国格的尊严,而中

国总理的伟大风度也就在这一巧答中生动显露出来了。

当然,曲解在交际中的作用还不只这些,上面所谈只是常见的几种情况。

至于构成曲解的方法,不外如下两种:一是谐音曲解。如上面把“天性

也”曲解为“天姓‘也’”的例子就是利用了“性”与“姓”的谐音。二是

会意曲解。可以利用一词多义或者不同的语言结构或语言环境来曲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曲解”要服务于良好的目的和动机;那种为了不

良目的与动机的“曲解”,是我们应该反对与坚决唾弃的。

(王培焰)

捕捉“弦外之音”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A、B、C 三人应邀做客,由于其它客人未到,主

人刘大不免焦急,顺嘴说了一句:“怎么该来的不来呢!”A 听后起了疑心,

觉得主人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不该来,于是托辞而去。主人更加心烦,又顺

口说到:“唉,不该走的又走了!”B 听到后也起了疑心,觉得主人是暗示

自己该走,于是也借故走了。C 责备主人,主人又着急地说:“我不是说他

俩呀!”C 一听更来气了,不是说他俩,那必是说我了!于是也甩袖而去。

固然,刘大说话有口无心,A、B、C 三人本不应过份敏感而使一次挺好的聚

会不欢而散。反过来在社会中不善于倾听交往对象的“弦外之音”,在人家

有意递话让你锣鼓听音的时候,你却象一只“呆鹅”一样,麻木不仁,毫无

反应,同样会使交往对象对你产生鄙视和嫌弃之感。准确地把握“弦外之音”

是社交中洞察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怎样从语言中捕捉“弦外之音”呢?

第一、听声。俗语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同一句话,由不同的声调

表现出来,其含义就不一样,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听声就发现声调中的异常

因素,做出辨析,抓住“弦外之音”。其要领可以归纳为“三点一线”,即

以场合、身份、背景三点连为一线,对异常因素作出判断。比如,你的一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天真做人,世故做事  羽翼华夏  丛林战争  奸的好人2+财色战场(完整版)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民国演义  一个人的朝圣  霜痕蛾迹  羊皮卷智慧全书  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  草包英雄  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  浙商  江泽民  无痕水  系晴丝:菊吟  亮剑精神  三楚雄风 --汉王陈友谅  东北黑旋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