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帆布篷下睡大觉。
总之,利比亚既没有自己的驾驶员,也没有必要的技术。”
1979年前后,苏利秘密签订了侦察及安全措施条约,这为苏联驻利比亚大使馆
里第二十局的军官们肆意活动敞开了大门。
利比亚间谍人员到克格勃安德罗波夫学
院进行训练,了解掌握监视方法、保证利比亚安全的措施及美国在中东地中海活动
的材料;而利比亚给克格勃提供有关埃及、以色列、北非的情报,甚至帮助它对付
在的黎波里的西方外交官。
80年代初期,苏利合作曾几次削弱,原因是卡扎菲不守
信用。
1981年卡扎菲首次访问莫斯科时就给人留下诸多不满,总部称其为“无赖的
花花公子”
。
他举止怪诞,穿着奇异,目的在于突出个人的矫健性,以造成对勃列
日涅夫的优势感。
勃列日涅夫执政末期,苏联在中东连一个施加影响的可靠据点都没有了:萨达
姆·侯赛因和阿拉法特背信弃义,对阿萨德的怀疑在1983年也急剧膨胀,以致外交
部中东司司长奥列格·格里涅夫斯基对未经证实的情报——叙利亚和以色列就黎巴
嫩问题已秘密达成一项交易——也深信不疑。
克里姆林宫为卡扎菲在国际恐怖主义
活动中扮演“教父”
这一角色而深感不安。
克里姆林宫与利比亚虽然没有公开决裂。
但逐渐疏远了利比亚领导人。
1984年,在一次苏联外交官和克格勃官员举行的非公
开的情报通报会上,《消息报》首席政治评论员亚历山大·鲍文指责卡扎菲是“罪
犯和法西斯分子”
。
克格勃的联系可能是苏联在阿拉伯世界里最牢固的,尽管苏联
同阿拉伯各国的关系已经恶化,但第一总局第二十局的工作人员和从前一样,仍在
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也门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照常活动。
70年代为苏联在非洲第三世界国家扩大自己的影响带来了新的契机。
葡萄牙皇
帝海勒·谢拉西耶被颠覆,帝制在全国彻底垮台,借此可乘之机,非洲的三个大国
——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境内,出现了自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制
度。
1975年,葡萄牙最富庶的殖民地安哥拉在庆祝帝制的垮台时,“安哥拉人民解
放运动”
同“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