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十六页,壬二,明大均。
本经的正宗分开始的时候,阿难尊者请佛陀开示首楞严王三昧的修学法门,佛陀花了三卷的时间来详细说明生命的真相。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对生命有正确的了知,才能够生起正确的观照。
前面三卷的经文,我们可以会归成两个重点:第一个,就是相妄性真。
蕅益大师在注解当中经常提到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
这个“相”
的意思就是,我们整个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只要你看得到的、听得到的、摸得到的东西都是虚妄的,都是生灭变化的。
在这种相状当中,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我爱执,产生一种颠倒想,由此起惑、造业乃至于出现生死的流转。
前面的三卷经文其实就是在破除这个虚妄相。
对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这个虚妄相,经过我空、法空的智慧,我们修不迷不取不动,把虚妄相破了以后,显出一个什么东西呢?显出了现前一念心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个就是真实的。
诸佛所证、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这个是不生不灭的真实的功德。
所以,我们大乘的佛弟子,在看生命的时候是两个方向:第一个,当我们把生命摄用归体,把整个身心世界回归到真实的时候,那就是一念的心性;第二,当我们依体起用,我们一念心性受了业力的熏习,就会随缘而显现种种的五阴身心:一个男人的身心、或者一个女人的身心,这就是一个体用的关系。
比方说,我们今天一个大海,这个大海就是一个法性的本体。
业力风一吹的时候,产生一个水泡。
这个水泡当然各式各样,有大水泡,有小水泡。
这个水泡就比喻我们的身心世界是生灭变化的。
这个身心世界最后结束了,又回归到大海去。
所以当有人问我们说,你从什么地方来?那答案只有一个:我们每一个人生命是从我们的真如本性而来,从现前一念心性而来。
那你死掉以后,经过几十年,你的身心世界消失了,你又将往哪里而去呢?你还是回到了现前一念心性。
所以生命就是这样不断地变化,“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
而我们的一念心性本来就无生,也就没有灭。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是不生不灭的,它也就是整个修行当中我们所要找到的本来面目。
我们讲“大佛顶”
,就是讲的这一念心性。
你把大佛顶找到了,你才能够成就如来的密因,才能够依此修学,成就诸菩萨的首楞严王。
所以它是整个《楞严经》的核心思想。
说“开悟的楞严”
,那么你悟到什么东西呢?你就悟到了整个生灭的因缘,并且从生灭的假相中找到了不生灭的心性。
这个就是明心见性。
“观相元妄,观性元真”
,这就是所有大乘佛弟子修学止观的一个根本思想。
你绝对不能依止相而修。
依止生灭的相而修,你不能成就不生灭果的,不可能。
所以着相修行是不能成佛的,你一定要找到你的本性,称性起修。
以真实的因地,才能够成就真实的功德。
所以,在前面的三卷经文,我们可以知道“相妄性真”
的道理。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其实真妄是不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