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第四军在广西打完后,在军长张自忠的率领下,前往了云南的瑞丽,腾冲2县,此时的瑞丽还不是后世的开放口岸,还很偏僻。
韩复渠知道后世中国的远征军出征国外,第一次的时候大部分不是死在敌人的枪下,而是死在东南亚地区的气候。
所以韩复渠在之前找老蒋要来了这两个县,一方面是做以后出征的后勤基地,毕竟老韩的地盘都在北方,手没有这么远,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的手下适应。
在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后,韩复渠赶往了云南。
视察部队的“热带山地丛林作战”
训练情况。
华北军此时已在云南境内成立了十多个训练场,共有3个师外加2个补充师在进行训练,分别是170,171,172师以及补充1师,补充2师,师长分别由谢石钦,彭诚担任,这两人都是由原来的当地军队首领投靠韩复渠的,加起来五个师,总人数约8万,每个训练场都建立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与外界只有一个小型机场以及几条临时开辟出的山路相连。
为了让他们训练好,还请来了当地不少的猎户,以及一些在东南亚打过仗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人,来做教官,训练这群瓜娃子。
韩复渠飞赴到第170师训练场后,看到训练场所在的山谷盆地跟原来的自然环境大不一样,大批树木被砍掉,露出大片的空地,木材被用于建造兵营房屋和用于制作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训练设施。
射击、拼刺刀、扔手榴弹等战斗技能的训练项目在整场训练中被压缩得很小,因为官兵们在这方面上都十分过硬,不需要训练了,只需练习保持不退化即可,体能训练得到了极大加强和针对性的改变。
用补充2师师长彭诚的话说:“杀人是其次的训练项目,保命才是第一,想要在热带丛林里杀人,首先就要学会在热带丛林里自保。
热带丛林的恶劣条件是超过敌军的第一敌人。
我们的训练目标,就是能够在热带的原始森林和山地里像野人那样适应环境、维持生存、坚持奋斗。”
彭诚本身就是云南人,再加上在这里当兵多年,韩复渠对于彭诚的话深信不已。
韩复渠视察着训练过程,他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生存第一,战斗第二,生存就是适应,就是衣食住行,如何在热带的山地丛林里维持衣食住行?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山林里植被茂盛、树木如麻、遍地荆棘,根本没有路,用开山刀慢慢地开辟出一条路,既费力又费时,所以,在山林里行军,爬树是最直接最方便最快速的办法。
训练场里,到处都竖立着各式各样的爬杆,造型各异,就像英文字母,从早到晚都有官兵在苦练着爬杆,练习各种动作和姿势,脚内侧爬、脚外侧爬、顺着爬、倒着爬、正着爬、反着爬、轻装爬、负重爬…练完了爬杆,就去附近森林里爬树,要练得像猴子那样灵活迅捷。
官兵们人人都练得浑身伤痕,手破、脚破、脸破、衣服破,身上都是血痕、血泡、血痂、伤疤、老茧,直到教官们说的“飞枝走灌、身轻如燕,攀藤吊蔓、如履平地”
才合格。
爬树、爬山、爬悬崖、游泳、潜水…都要学,并且要学得炉火纯青。
练完“行”
,再练“食”
,就是吃。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后勤是打仗的第一要素,以前,南京军在国内作战,因为是本土,打击日军,得到本国无数平民支持,后方粮食源源不断运到前线,所以不需要担心这件事眼下,华北军要前去东南亚的热带山地丛林作战,虽然韩复渠肯定竭尽全力地提供强劲而充分的后勤保障,但万一断粮了,部队肯定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学会“就地取材”
。
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和北亚的寒带森林是不同的,前者的动植物种类、数量都大大地超过后者,能为军队就地提供充足的天然野生食物,不过,哪些可以吃,哪些有毒不能吃,可以吃的该怎么吃,中毒了怎么办,都是学问。
受训部队的菜单上,尽是令人想吐的东西:蚯蚓、蚂蚁、蜗牛、知了、蟋蟀、蝙蝠、蚂蚱、蝴蝶、飞蛾、蝗虫、蜘蛛、螳螂、蝎子、老鼠、蛆、鸟、鱼、蛇、兽…都是可以吃的,都是现在就要开始练习吃并且还要适应和习惯。
看着官兵们茹毛饮血、两手连撕带扯、又啃又咬又嚼地吃着那些血淋淋的东西,有人面色泰然、若无其事,有人闭眼捏鼻、满脸恶心,有人连连干呕、边吃边吐,有人表情扭曲、硬着头皮。
高级军官们也在吃,这是南京军的优良传统,冲锋陷阵,军官要身先士卒,吃野味,军官们还是要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