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竹笙这边就一亩地,米少,竹爷爷他们要卖的也不算太多,出发较早,算是第一批去赶场卖米的。
出发前,村民们都送上祝福,由衷地希望竹笙的米能卖个好价钱。
这可是他们村子里最好的米呢!
虽然原身有过去镇子上的记忆,但竹笙亲自走,还是第一回。
用扁担、竹筐挑好米,抗在肩上,从她那茅草屋出发,穿过大半个村子,就开始翻山。
竹溪村有一段路是沿着溪边的,地势相对平坦,溪水两岸有许多石块垒砌起来防止雨季水位上涨。
从竹笙那破茅草屋走到这段,路上两边的房屋也越来越好。
她那栋房屋已经很旧了,原主人去世后一直是破破烂烂的,连着土地一起被村子收回,等竹笙被王秀荣赶出来后,村长默许了竹笙住进去。
周围的邻居房屋比竹笙这栋久未修缮的好一些,但也好不了太多。
到了这段,纯木质结构的院落就多了起来。
长廊、飞檐甚至池塘都有,现在这些人家不一定还富有,但至少祖上阔过。
路上竹诚给竹笙讲古,也说起了竹溪村的历史。
他们这块儿实在是偏,盖因祖上是战乱年代的富户进山避难而形成的村落。
田地虽然少,但也够吃,位于深山腹部,远离外界危险,渐渐繁衍生息起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溪村有段时间是靠竹子过活的,那会儿也是竹溪村最富有的一段时间。
从山上竹林中砍下竹子,放入溪流,沿着竹溪这些竹子就一路飘出去,卖个好价钱。
但是都在这竹里山中,山内这边的村子能卖山上的竹子,山口的村子凭什么不行?
他们还不用漂流那么长一段呢!
邻村竞争,加上市场变化,人们鲜少盖竹楼,也少用竹制家具了,竹溪村渐渐又没落了下去。
村民们靠外出打工挣钱,留守的老人孩子就是在家种地,混口饭吃。
一路上这样边走边说,竹笙好几次见竹爷爷肩上摇摇晃晃时都用灵气悄然托一把,看着不知道还有多远的路,不禁一声叹息。
真的翻山时,才知道有多累多难。
走过山中小路,跨过溪流,脚底会有碎石、树枝划过,还要注意身形,不能让挑着的米洒了。
等他们走到场市那边,中午都过了。
竹诚从怀里拿出早上让林奶奶炕的饼子,递给竹笙一个,了然地说:“饿了吧?”
场市之中虽然有卖吃的的,但是谁舍得买呢?
竹笙哪怕舍得,也知道老人这会儿的心疼,不会特意去扫兴,高高兴兴地接过来,“多亏了林奶奶准备,不然我还真不知道吃什么了。”
她一边接过饼子啃了起来,一边撩开盖在米上面的布。
时间不早了,米贩子把场市内的米大多看了一遍,眼见新来人了,本来只是不经意地一瞥,眼神忽然就被那米吸引得移不动了!
那个米贩子快步走来,用手舀起一把,这些米颗粒分明,十分饱满,颜色几乎透明,米粒中心白部分极少,整粒米浑然一体,毫无裂痕,没有任何发黄或者碎裂的颗粒,都不需要靠近鼻尖,大米所特有的清香就一缕缕传了出来!
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