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汉朝初年。
“提议起兵啊……”
刘邦看着李世民的举动,颇为赞赏。
十几岁的儿郎,却能够对时局有了准确的把握,还能足够果断、下定决心,多少经历丰富的年长之人都做不到这些。
要么,是根本把握不准情况,完全不知道应当如何做;要么,是知道情况,但优柔寡断、左右犹豫,生生浪费机会;还有的,果断是果断了,但却是在向着错误的方向一路狂奔……
他看着李世民,不由眼热:这样优秀的儿子,乃公怎么就没有呢?
同样羡慕李渊有这么一个儿子的,还有不少皇帝。
比如开皇年间的杨坚和独孤伽罗,由于他们距离唐朝十分近,加上自己的儿子们都是那副样子,夫妻二人更是十分心动。
【决定起兵后,李渊招募士兵、联络突厥和李密,保证了自己不受干扰。
并定下了夺取关中,废皇帝而立代王(杨侑)的目标。
】
【六月十四,李渊在晋阳建大将军府,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率左军;以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军;以四子李元吉为姑臧公,统率中军。
】
【七月初五,李渊亲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义师甲士三万自太原挥兵南下,直指关中,而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
】
【面对李渊的兵锋,留守长安的杨侑派出宋老生和屈突通阻击。
】
【此时,正值秋日,雨水不断,行军的道路泥泞不堪,而李渊军队的粮草也有些匮乏了。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还传来了突厥将与刘武周乘虚掩袭晋阳的消息。
而能够带来确切情况的刘文静此时还在出使突厥,没有回来。
】
【于是李渊和众人商讨对策,裴寂等人认为此时情况不利,应当暂且回太原,以后再图谋举事。
】
明朝,永乐年。
朱棣完全沉浸了进去,看到此处不由一拍大腿:“哎呀,这怎么可以?这可不行,不行。”
起兵造反,怎么能够说退就退?何况,现在才刚刚起兵,军队也才出太原不久,还没打下多少功绩就退兵,对后面的影响可不好。
就说他自己,当时他从还是北平的北京起兵靖难,随后立刻就出兵攻打周边,要是他当时说退就退了,恐怕现在坟头草都几米高了。
对于此时不能撤兵退回太原这件事,所有有亲自造反经验的开国皇帝们都是赞同的。
不说别的,现在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导致难以行军,难道以后就不会有其他问题吗?况且,现在退回去了,隋朝的官员难道不会趁着这个时机做些什么,加强自己、打击敌人?现在退了,失去了这个机会,日后就不一定会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况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带兵造反却半路退缩,跟随起兵的士卒们也会产生动摇,士气不利。
汉朝初年。
刘邦对撤军也不赞同,不过,“关中啊,入主关中,这个目标很好。”
虽然看起来隋朝时期的关中与他当年的关中已经不完全相同,但大致意义还是一样的。
别的起义军现在还在各个地方辗转,李唐若是能够抢先控制关中、都城,那可是领先了不止一步。
【当然,李渊最终没有退兵,退了,可能就没有日后的唐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