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小虎出门后,李君豪拿起驳壳枪打量起来,刚才他利用系统商城花14金币买了5把新枪和20个长弹匣,当时没来得及仔细看,这时才注意到,这不是他之前想的毛瑟c96,而是改进后的毛瑟1932,性能提升,工艺更好,稳定性更高……相比后世奉为冲锋手枪鼻祖的c96,1932的才算是成熟的开始。
前世没有哪个军迷不熟悉驳壳枪的,他虽然不是那种资深者,但基本的东西了解得也不少,以前根本没有奢望能够拥有这种经典的枪械,但此时却正拿在手中进行把玩,可谓是世事奇妙。
毛瑟c96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6年推出的一款军用手枪,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冲锋手枪;驳壳枪是其在中国的一种民间称呼,除了这个称呼以外,还有盒子炮、自来得、快慢机、匣子枪、大镜面等。
c96标准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公斤,使用顶装弹夹或10发、20发下装弹匣供弹;因为使用的是毛瑟专门为其研制的短步枪弹,弹头初速达到455米秒,枪口动能达到576j(威力超过后世很多冲锋枪);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连发,射速最高达到900发分钟,有效射程达到50-150米;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
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
1932是毛瑟对c96的改进型,基本特征没变。
在毛瑟c96问世后,德国陆军曾经在一战中订购了15万支9口径(俗称大红九)的c96,战争结束前实际交付137万支——这是欧洲各国军队中唯一大规模装备该枪的记录。
包括德国军队在内的欧洲各国军队对c96的评价并不高,因为从传统眼光来看,其重量较重,外形较大,做手枪威力过大,和步枪比威力又过小,性能不上不下,不高不低,总之一句话--不适合西方军队的需要!
与之相反的是,驳壳枪却在各国的民用市场上大受欢迎。
制约c96大规模普及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
20世纪三十年代,一般手枪单价不过几美元,而毛瑟c96的价格却达到二十五美元,实在是不经济。
按照常理来说,欧洲国家不能承受,那么贫穷落后的中国更是不用提了,但毛瑟厂共生产了约100万、其他国家仿制了数百万,其中超过40万的原厂枪、上百万的仿制枪却成功卖到了中国,加上中间商加价、长途运费和行贿各级官员的钱,民国花的钱有上亿美元,老外们根本不能理解。
其实,中国特定的战争模式决定了驳壳枪在战斗中的特殊地位。
民国时期,因为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力量有限,无法大量装备世界上的先进武器,冲锋枪和机枪的引进数量都少得可怜,落后时代的单发步枪引进不少,但在战斗的火力输出明显不足;可以单发、可以连射的驳壳枪虽然价格比普通手枪贵不少,但其在150米内的火力输出几乎相当于冲锋枪,而且比冲锋枪便宜、便于携带、使用可靠,这是其在整个二战过程中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原因。
在这個过程中,中国本土的精明商人们看到了商机,对受到各界喜爱的驳壳枪进行大量仿制,不算那些作坊式的小打小闹,仅民国的正规军工厂中,后世已经证实批量生产过驳壳枪的就有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所、山西军工厂、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而且结合各自的特长和需要,生产的仿制枪口径就有763、762、8、9、1143等多种,至于到底生产过多少仿制枪,则根本无法统计。
甚至于,在三、四十年代时,中国曾经有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叫枪匠,在河北、河南、四川都有很多,一人到数人不等,有如走方郎中般四处游走,为地方豪强大户、军队、土匪等修造枪枝,除了修理损坏的步、机枪之外,主要就是手工打造或是改造驳壳枪,其品质不一,绝大多数产品是比不上正规大厂的,但也有意外的精品,留传到后世,在收藏圈里都是天价!
此时李君豪手中的两只毛瑟1932却是以原厂枪为蓝本、系统商城出品的好货,精良程度更高!
他相信,在使用过程中,这两把枪的性能绝对压过原厂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