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
&esp;&esp;因为帝国实在太大。
据统计,秦郡三十六,汉郡一百多,县则有一千三百个左右,“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
。
16如此庞大的队伍,皇帝一人根本就管不过来,只好让一部分官员去管另一部分官员。
&esp;&esp;于是,有牧民之官,也有牧官之官。
&esp;&esp;牧官之官也有两种。
一种是上级官员,一种是监察官员。
其实上级管下级,原本就有监察的职责。
问题是上级官员包括丞相,也需要被监察。
结果,相对独立、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官员,便应运而生。
&esp;&esp;这样的官员,就叫御史。
&esp;&esp;御史也是很早就有的,但到汉代才成为监察官员。
此后,中华帝国的监察官员,在中央的都叫御史。
其长官和次官,明清以前叫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明清以后叫都御史和副都御史。
派往地方的,秦和汉初叫监御史,武帝以后叫刺史,唐代叫观察使,宋代叫监司。
&esp;&esp;监察官员的地位很崇高,他们的法冠叫獬豸。
獬豸(读如谢志)是一种神兽,见了不法分子就会用角去顶。
因此但凡重大弹劾案,御史都要头戴獬豸冠,身穿内白外红的法袍,当着皇帝和百官的面在朝堂上宣读起诉书。
被弹劾的官员则必须立即站出来等待处分,无一例外。
&esp;&esp;御史的身份和职权也很特殊。
&esp;&esp;首先权限大。
上至宰辅,下至郡县,包括其他监察官员和自己的顶头上司,都可以弹劾。
御史大夫张汤,便差点栽在副手御史中丞李文的手上。
&esp;&esp;其次责任轻。
只要听到风吹草动,甚至流言蜚语,就可以举报,不必负核实的责任,也不受反坐的处分,叫“风闻奏事”
,也叫“风闻弹事”
。
&esp;&esp;。
&esp;&esp;实际上帝国的官员队伍弄得如此庞杂,有一多半是因为不得已。
功臣要酬劳,故有袭爵;高官要笼络,故有荫子;遭遇天灾或开支太大,便只好赀补、卖官、鬻爵。